(轉自Yahoo新聞、自由時報2012/08/31)
雖然我尊敬嚴長壽先生的成就,
但是關於這篇文章,卻不是很認同~~
一般人會有「現在年輕人並非缺乏熱誠與使命感」的錯覺,
大概是以下幾種模式
一個是:一天到晚被灌輸「坐這個也不行、做那沒前途,只有父母、師長說得最對」
長久以來都被設定在安穩的道路上,以至於缺乏對未來的熱誠
但是關於這篇文章,卻不是很認同~~
一般人會有「現在年輕人並非缺乏熱誠與使命感」的錯覺,
大概是以下幾種模式
一個是:一天到晚被灌輸「坐這個也不行、做那沒前途,只有父母、師長說得最對」
長久以來都被設定在安穩的道路上,以至於缺乏對未來的熱誠
另外就是,「被現實所利用的熱血的一群年輕人」
因為這些老闆、或是主管們,
拿著當時他們的成功模式,
也期許現在的年輕人一樣能夠跟他們當年一樣,
拿著當時他們的成功模式,
也期許現在的年輕人一樣能夠跟他們當年一樣,
從免費、廉價勞工作起。
雖然我能認同多做這些活動能夠長見識、展人脈,
我也承大學、碩士畢業就要求起薪要 32K的人腦袋一定是有很大的洞,
但是同時,這些常常叫年輕人去長見識、展人脈的大老闆們,
但是同時,這些常常叫年輕人去長見識、展人脈的大老闆們,
到底是抱著善意,想要培育年輕人有見識?
還是只是想要幫公司找一些新鮮的肝?
把年輕人當成替換用的金頂電池?
我相信大家今天也不是說要很誇張的高薪,
但是要求合理薪資應該不過分吧~~~
不敢給卻老是怪年輕人抗壓力不足,
難怪台灣的勞工數量直直落,大家寧願去澳洲當台勞也不願呆在台灣當電池~~
還是只是想要幫公司找一些新鮮的肝?
把年輕人當成替換用的金頂電池?
我相信大家今天也不是說要很誇張的高薪,
但是要求合理薪資應該不過分吧~~~
不敢給卻老是怪年輕人抗壓力不足,
難怪台灣的勞工數量直直落,大家寧願去澳洲當台勞也不願呆在台灣當電池~~